項羽,中國軍事史上“實力派”和“勇戰派”的代表人物,有著萬夫不當之勇。和漢高祖劉邦相比,更多人認為項羽是當之無愧的英雄。的確,項羽出身名門,少有大志,24歲起兵反秦,27歲成為分封十八路諸侯的西楚霸王。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豪杰,在年僅30歲的時候,就被迫自刎烏江。究竟是什么,致使壯志難酬、英雄末路?答案就是現在很時髦的兩個字:作秀。項羽太愛作秀了,別人稱他是英雄,他就處處想逞英雄,不惜一切代價地“秀”自己,失敗是必然的結果。項羽之前的成功與后來的失敗,都和他喜歡作秀的習慣密不可分。真正讓項羽名氣大振的,當屬巨鹿之戰?!ぁぁ?/p>
歌頌官員勤政愛民的歌謠在兩漢的民謠中,有許多歌頌官員勤政愛民的歌謠?!笆捄螢榉?,講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靜,民以寧壹?!边@是西漢初年歌頌蕭何、曹參兩位丞相先后為政,無為而治,人民不受干擾,生活安定。漢成帝時,馮野王、馮立兄弟二人先后為上郡太守,都清廉公正,民謠唱道:“大馮君,小馮君,兄弟繼踵相因循,聰明賢知惠吏民。政如魯衛德化鈞,周公、康叔猶二君?!睎|漢時期流傳下來的這類民謠更多。光武帝時期,漁陽太守張堪注重發展農業生產,開墾農田八千頃,使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富足。百姓歌頌他:“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支?!薄ぁぁ?/p>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深刻指出:“堅定不移反對腐敗,永葆共產黨人廉潔的政治本色?!痹俅我簏h員干部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切實加強官德修養,永葆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注重禮儀道德的民族,很早就確立了修身正己立德為人之大本的思想。明朝焦竑所著的《玉堂叢語》,卷一中記載了一則“曹鼎不可”的故事:“曹鼎為泰和典史,因捕盜,獲一女子,甚美,目之心動。輒以片紙書‘曹鼎不可’四字火之,已復書,火之。如是者數十次,終夕竟不及亂?!毕啾容^另一位坐懷不亂的柳下惠而言,曹鼎就顯得可信得多。見到美貌女子,他想亂,但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