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64號《浙江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的有關要求,為更充分了解項目擬建地個人和單位對該項目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意見和要求,對甬臺溫高速公路新增鰲江互通工程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2019年7月15日至7月29日之間10個工作日,具體內容如下:
一、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1、項目名稱:甬臺溫高速公路新增鰲江互通工程
2、工程概況:
(1)互通主線
本項目是在現狀甬臺溫高速公路上增設互通,互通方案采用單喇叭互通立交,主線為甬臺溫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設計標準與原高速公路保持一致。主線互通起點樁號為MRK56+832,終點樁號為MRK57+880,主線拼寬全長1.048km。甬臺溫高速公路設計速度為120km/h,因此本項目研究范圍內高速公路設計速度仍采用120km/h。項目范圍內甬臺溫高速公路仍采用雙向4車道,車道寬度3.75m。中央分隔帶寬度為3.0m,右側硬路肩寬度3.5m,拼寬段右側硬路肩為3.0m。
(2)互通連接線
互通連接線起點接互通收費站(樁號K0+763.03),在塘中溪西南側沿河布置,全長2.398km,連接線下穿溫福鐵路,在LK1+935.21與G104國道平交,終點接園林路(樁號為LK2+380.17)。
互通接線采用一級公路(集散功能)標準,設計速度60km/h,車道數為雙向4車道,路基寬度為24.5m,車道寬度3.5m,中央分隔帶寬度考慮采用2.0m,右側硬路肩寬度為3.0m。
(3)互通工程
互通工程將甬臺溫主線與互通連接線相連,互通采用單喇叭匝道下穿甬臺溫高速公路的立交方式,互通工程由5條匝道組成,合計長度1.334km。單向單車道路基寬度9.0m,匝道設計速度選用40km/h,車道寬度3.5m;對向分隔式雙車道路基寬度為16.5m,匝道設計速度選用40km/h,車道寬度3.5m,中央分隔帶寬度取1.0m,右側硬路肩采用3.0m,設置緊急停車帶。
(4)變速車道
減速車道采用直接式,長度為145m;漸變段長度為100m,漸變率采用1/25。
加速車道采用平行式,長度為 230m;漸變段長度為90m。
(5)收費站
收費站采用5進7出的布設形式,收費模式采用ETC收費和計重收費。收費站混凝土路面長度為2×44m=88m,收費站入口漸變長度90m、出口漸變長度90m。
二、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內主要環境敏感目標分布情況
本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如下表所示。
表1 項目評價范圍
序號 | 環境要素 | 評價范圍 |
1 | 聲環境 | 營運期一般路段為公路中心線兩側各200m以內區域(以村莊、學校等敏感點為重點),在200m處噪聲貢獻值仍不能達標的情況下,噪聲評價范圍擴大到可以滿足標準的距離。 |
施工期施工場地、表土堆放場等臨時工程外緣200m以內范圍。 | ||
2 | 環境空氣 | 施工期公路中心線兩側各200m以內區域(以村莊、學校等敏感點為重點)。 |
施工期施工場地、表土堆放場等臨時工程外緣200m以內范圍。 | ||
3 | 地表水 | 公路中心線兩側各200m評價范圍以內的水體、以及跨河橋梁中心線上游100m~下游1000m以內水域。 |
4 | 生態環境 | 公路中心線兩側200m及包括棄土場和起他臨時占地。 |
5 | 風險評價 | 跨河橋梁中心線上游100m~下游1000m以內水域 |
本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內主要敏感目標分布情況見表2。
表2 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內主要敏感目標分布情況
類別 | 保護目標 | 方位 | 樁號 | 與項目紅線距離(最近一戶) | 服務功能 | 保護級別 |
大氣環境 | 羅垟村 | C匝道西側,D匝道北側,連接線北側 | CK0+145~CK0+200,DK0+000~DK0+300,LK0+000~LK0+143 | 29 | 居住 |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的二級標準 |
塘東村 | 連接線北側 | LK0+200~LK0+600 | 25 | |||
龍山村 | 連接線北側 | LK0+600~LK1+450 | 5 | |||
垂楊村 | 連接線北側 | LK1+450~LK1+920 | 48 | |||
金星村 | 連接線南側 | LK1+490~LK1+800 | 2 | |||
上垟 | 連接線北側 | LK1+870~LK2+344.7 | 1 | |||
貴德村 | 連接線南側 | LK1+870~LK2+344.7 | 1 | |||
水環境 | 塘川溪 | 道路沿線 |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中的III類水標準 | |||
聲環境 | 沿線兩側紅線外35m范圍內區域 | 《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4a類標準 | ||||
溫福鐵路紅線外35m范圍內區域 | 《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4b類標準 | |||||
距離紅線35m外區域 | 《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2008)2類標準。 |
三、主要環境影響影響情況
施工期:主要為施工噪聲、揚塵、施工污水、水土流失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建議在全線的整個施工過程中,在靠近居民點的道路一側采取臨時隔聲圍擋減少施工作業的噪聲影響。應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夜間禁止高噪聲機械施工作業。如確有需要,夜間施工必須取得當地相關部門的批準,并進行公告。施工中,將施工防護的重點放在對施工過程產生的噪聲、揚塵、廢水等的處理上。通過以上治理措施后,施工期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
營運期:主要為交通噪聲、汽車尾氣、粉塵、路面徑流廢水,以及對土地利用等影響。要求加強道路交通管理,在連接線全線設低噪路面,在噪聲影響較大的路段設隔聲屏障,在個別噪聲超標居民點設隔聲窗。通過以上治理措施,項目營運期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
四、擬采取的主要環境保護措施、環境風險防范措施以及預期治理效果。
施工期 | |
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 (1)選用低噪聲施工機械設備,淘汰高噪聲設備和落后工藝。加強施工隊伍的素質教育,盡量減少人為噪聲。 (2)做好運輸車輛進出本工程的沿線道路的周圍群眾的協調工作。施工期的運輸車輛進出對周圍群眾帶來多種不便,尤其受車輛噪聲和車輛揚塵的影響,若處理不當,將影響社會安定。因此,應加強與周邊住戶和單位的聯系,及時通報施工進度,取得群眾的諒解。 (3)在靠近距離較近的居民點附近施工時,應設置施工臨時擋板,以減小施工對周邊居民正常生活的影響。 (4)為減小施工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項目施工階段應盡量避免進行夜間施工,如確有需要,須經過有關部門作出夜間施工的許可后方可進行。 |
環境空氣保護措施 | (1)制定合理的施工計劃,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縮短工期。 (2)控制建筑和道路揚塵污染。建立健全揚塵管理機制,積極創建綠色工地,落實施工工地圍蔽,做到“六個100%”,即施工現場100%圍擋、工地砂土100%覆蓋、工地路面100%硬化、拆除工程100%灑水、出工地運輸車輛100%沖凈車輪車身且密閉無灑漏、暫不開發的場地100%綠化。 (3)建筑垃圾、渣土等及時清運,不能及時清運的需設置臨時性密閉堆放設施并采取防塵措施。 (4)施工期盡量避開易產生揚塵的天氣。 (5)運輸車輛實行密閉化,不得沿路泄漏、遺撒。 (6)應采取加強運輸管理,保證汽車安全、文明行駛。 (7)在施工階段應對汽車行駛路面勤灑水,每天4~5次可以使空氣中粉塵量減70%左右,收到很好的降塵效果。 (8)工程靠近敏感點處應設置臨時圍擋,并設置防塵密目網 |
水環境保護措施 | (1)盡量節約用水,減少廢水排放量。 (2)施工機械、車輛維修產生的沖洗廢水,統一收集后集中處理。含油廢水經隔油沉淀處理,廢油污委托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上清液回用做灑水降塵,廢水不得直接外排。 (3)雨天應注意對施工機械的遮蓋防護,防止因雨水沖刷而形成的含油污廢水進入水體。在臨時堆場旁邊設置排水溝,堆場上增設覆蓋物,水泥、黃沙等材料不宜露天堆放貯存,并盡量做好用料的安排,減少建材的堆放時間。物料堆場應盡量遠離河道。 (4)生活污水利用周邊已有的民宅衛生設施與沿線的公共衛生設施進行處理。 |
固體廢物處置措施 | (1)棄方經沉淀池初步沉淀后,采用泥漿離心機干化,干化后的泥餅運至互通空地填埋處置。 (2)施工人員產生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到指定垃圾箱,并委托環衛部門進行集中清運與衛生填埋。 |
營運期 | |
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 (1)加強交通管理,確保道路暢通。 (2)連接線全線設隔聲屏障,在噪聲超標交嚴重的路段設隔聲屏障,經低噪路面與隔聲屏障衰減后噪聲依舊超標的居民點設隔聲窗。 |
環境空氣保護措施 | (1)加強管理,確保道路暢通,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 (2)加強道路管理及路面養護,保持道路良好的運營狀態。 |
水環境保護措施 | (1)加強道路的照明,在道路拐角、橋梁、靠近居住區段設置警示牌和危險品車輛限速標志,提醒運輸危險品的車輛司機注意安全和控制車速;在靠近居民點處設置減速和限速標志,保證該路段的車輛通行安全,降低該路段交通事故的發生幾率。 (2)加強車輛運輸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10.28)第四章第四十八條規定,機動車載運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學物品以及劇毒、放射性等危險物品,應當經公安機關批準后,按指定的時間、路線、速度行駛,懸掛警示標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對于梅雨季節等交通事故多發期,尤其要加強監控。 |
固廢防治措施 | 修補過程中產生的瀝青路面層,可全部再生利用 |
五、環境影響初步評價結論
工程建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但工程施工和營運期間將會對工程沿線區域帶來一定的不利環境影響。因此在工程設計、施工過程中以及建成運營階段,建設單位(或營運單位)應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切實執行本報告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把工程建設對周邊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在此基礎上,從環境保護角度上來看,本項目是可行的。
六、征求公眾意見的對象與范圍
征求意見的范圍主要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內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相關公眾可發表對本工程在環保方面的意見看法以及對工程建設的態度等。
七、公眾意見反饋途徑與期限
公眾可將自己的意見致電或致信或發送郵件給建設單位、環評單位。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2019年7月15日至7月29日之間10個工作日。
八、聯系方式
建設單位:平陽縣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平陽縣昆陽鎮雅山村交通運輸局
聯系人:溫作鑠 聯系電話:13566206988
環評單位:杭州博盛環??萍加邢薰?/span>
地址:杭州市下城區潮鳴苑16號郵編:310058
聯系人:黃愛玲聯系電話:13777388424
建設單位:平陽縣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2019年7月15日